主页 > 社会 > 正文

​钱究竟是怎么产生的?

2025-04-15 13:43 来源:图痕网 点击:

钱究竟是怎么产生的?

钱究竟是怎么产生的?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。

为什么特殊的纸张,就可以换真实的东西,超市里的饮料、4s店里的汽车。甚至,我们现在都很少使用纸币,手机扫一扫,就能填饱肚子,如果你的余额后面0足够多,买一栋大楼也是可以的。

这一切都是怎么实现的?

美联储凭什么可以印出美元,并获得全世界的认可,它是不是有什么魔法?

今天,嘉哥就来跟大家聊聊,钱究竟是怎么产生的?

1、

为了方便理解,我们就从历史故事开始讲起。

古代人,用金、银、铜这类看的见价值的金属,来做货币。

但是这类货币存在一个大问题,就是太沉了,非常不方便携带,尤其是对那些有钱的商人们来说,做一笔生意,简直就是体力活。

于是,钱庄就应运而生。

客官小甲来存100两银子,钱庄就给小甲开一张100两的银票,凭票即兑一百两白银。这时,银票在人们的眼中,也就具备了100两白银的价值。

同样一张银票,小甲可以去钱庄换白银,其他人也可以去换。

银票就相当于是现在纸币一样,成了“钱”。而钱庄就是银票的发行机构。

那我们来分析一下,钱庄究竟是怎么“印钱”的。

小甲存100两银子,这个银子就存在了钱庄的地窖里,钱庄的资产增加了100两。

同时,钱庄出具银票给小甲,这个银票其实代表了钱庄欠小甲100两,钱庄的负债也增加了100两。

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关键信息点:

一个是,银票的本质,其实是钱庄的负债,商人用银票支付,本质上是一种债权转换。

钱庄本来欠我100两白银,现在我们做了交易,我把银票给你了,钱庄就不用还给我白银了,直接还给你就行了。

银票的价值,并不是那张纸的价值,而是背后钱庄的信用。银票,其实是借条。

另一个关键点是,对于钱庄而言,它的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。

如果钱庄本着“一票对一银”的基本制度,收了银子资产增加100两,印银票负债增加100两,二者抵消了,钱庄净资产没变。

反过来操作,如果持有银票者去票号兑现白银,钱庄则从地窖里取出白银,并销毁银票,资产减少白银,负债的银票也取消了,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,净资产还是不变。

2、

说到这,大家可能会想,如果我是开钱庄的,我就猛印银票,虚增银票,然后买买买,空手套白狼有木有.

还别说,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事情。

最早的纸币可以追述到宋代,发起于民间,主要是四川地区。

如果钱庄严格按照“一票对一银”的基本制度,做好防盗,收点手续费,放点高利贷,生活简直美滋滋。

但无奈,钱庄写出来的纸,就是“钱”,且拥有购买力,这样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抗拒。

因为钱庄们无中生有,多发了很多“银票”,屡屡引发官司,最后终于让宋朝政府意识了当中的甜头。

于是,北宋政府决定,自己来做这门生意。结果大家可想而知……

但据《宋史》的记载,宋哲宗绍圣年间,每界交子增发的数量少的有几十万缗,多的已达数百万缗,远远超出了天圣年间确立的发行限额。由于缺乏发行额度的控制,最后交子的发行量居然变成没有一定之数。宋徽宗崇、观年间更甚,崇宁元年在每届定额之外增造200万缗,崇宁二年增造1143万缗,崇宁四年增造570万缗,大观元年增造554万缗。由于交子发行量太多,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引之后,居然不肯兑换旧有交子。

不光是宋朝,元朝更是为甚

元代的发钞史可以说是一部“权宜嬗变”的历史。元代只有短短九十年历史,却三度变动币制。每一次变动币制都是因为旧币发行量过多,通货膨胀十分严重,于是试图通过改革币制减少名义上的货币发行量,但是单纯改革币制而不及其他显然管不住货币发行的笼头,随之而来的就是下一轮货币过量发行。由此,元代也就陷入通胀和币制改革的循环之中。

“银票”超发导致物价飞涨,最终也反噬了两代王朝。

3、

那么现今社会,还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呢?我们经常听到“放水”一词,那么我们现在所说的“放水”跟宋朝、元朝的超发货币是一样的吗?

答案是,当然不一样。

今天的央行,就是国家中唯一能发行银票的超大型钱庄。

当代金融制度是非常完善了,各国的央行们也不会像古代钱庄那样乱搞。

资产负债表必须是对等的,“一票对一银”。

下图是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,资产和负债的数目一定是对等的,钞票是不能乱印的。

同样,美国的“钱庄”就是美联储,我们看美联储的资产和负债,数目一定也是对等的。

不同的是,中国央行资产中,外汇占比居多;而美联储资产当中,美债和MBS占比居多。

我们持有的人民币也好,美元也好,其实本质上,都是央行、美联储的负债。我们用货币交易,本质上是央行、美联储对我们的负债的转移。

所以,当我们看到,一张纸就能吃的、喝的、玩的,这背后并没有什么魔法,而是一笔债务转移。

就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支付宝、微信也是如此。

支付宝余额1:1挂钩人民币,只要扫一扫就能在超市买东西,这背后是支付宝对我们的负债的转移。

我们充值1元支付宝余额的时候,是支付宝欠了我们1元,然后我们把债权赋予了超市,超市收到1元支付宝余额,就有权利向支付宝索取1元人民币。支付宝依赖的是它的信用,我们相信它一定能兑现人民币,才有价值。

4、

说一千到一万,其实我们持有的钱,就是发行人的负债,因为发行人足够权威,且“一票对一银”,资产负债表对等,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担心兑付问题。

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美联储和各国央行,都是“一票对一银”的制度,有一分钱的资产,就有一分钱的负债,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实现“放水”的呢?

为什么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会节节攀升?(见下图)

所谓的“疫情放水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

我在下一篇干货文章中,会与大家继续分享。